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文档 > 教学设计

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

时间:2024-02-21 17:16:20
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

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

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,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,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、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。那么问题来了,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
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

教学内容:36—37页的内容,《认识图形》一年级数学教案。

教学目的:

1、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、正方形、三角形和圆,体会“面在体上”;

2、体会长方形、正方形、三解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;

3、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。

教学重点: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、正方形、三角形和圆,体会“面在体上”;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、动手操作能力,培养创新意识。

教具、学具:课件、小圆印章,三棱柱、圆柱、正方体、长方体模型

教学过程:

教师活动

学生活动

备注

一、联系实践、复习引入。

1、同学们,我们已经学过了“长方体、正方体、圆柱和球”,谁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出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、正方体、圆柱和球?

2、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,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。

3、摸一摸手中的物体,有什么感受?与同学交流想法。

4、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,揭示课题。

二、动手操作,认识图形。

1、认识长方形。

A: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(生可以用摸、描、印),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。(电脑出示: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。)

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从物体中“印”下来。

2、能不能找到长方形呢?

3、汇报交流,

小组合作学习:用摸、描、印认识正方形、三角形、圆。(电脑演示)

、汇报交流,说一说图形形的样子。

4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,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(长方体等有什么不同?

5

三、联系实际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。

1、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,渗透交通安全教育,小学数学教案《《认识图形》一年级数学教案》。

2、在生活中,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?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。

四、探索与实践。

1、淘气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,这是淘气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。(电脑演示)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?

2、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,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,要尽量和淘气的不一样。

五、课内小结与课后延伸。

1、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,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。

2、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,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,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,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、妈妈,好吗?

学生回答

学生回答

互相说一说

学生说

摸一摸,说说感觉,看一看形状,

在纸上印出来。

说一说长方形的样子。

学生独立找、小组内找、汇报交流

小组合作学习

学生讨论,说一说。

学生说一说。

学生说一说。涂一涂。

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

教学目标:

1、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,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,进一步加深对2-5各数的理解。

2、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,体会分与合的思想,培养初步的观察、分析、抽象和推理能力。

3、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,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,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。

教学重难点:

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,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,理解数的组成与数之间的关系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谈话引入

师:今天很多老师来听我们小朋友上课,大家欢迎吗?

生齐)欢迎!师: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?来,表示一下。(学生热烈鼓掌)

师:谢谢你们的掌声!

师:我们鼓掌时两只手先分开来,再合起来,然后又分开来,再合起来。

师: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。

师:想一想,早上做操时我们班分了几队?看一看,我们班在教室里分了几个小组?我们班是由几个组合成的?

看来,生活中处处有分与合。在数学王国里呀,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,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。(板书课题:分与合)

二、探究新知.

1.教学4的组成

师:上回我们去了李奶奶家,她家有许多农作物和小动物。今天我们再去李奶奶家看一看。(课件)她家的向日葵成熟了,她准备摘下来放进两个框里。

问题:把4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,怎样放?你能帮帮她吗?

操作:用学具摆一摆,看看会有几种情况。(用4个圆片代替向日葵)学生动手操作,教室巡视,指名演示。(说明要有序摆放就不会乱或重叠。)

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?(课件)

引导学生观察怎样分是同样多?4可以分成1和3与4可以分成3和1有什么不同?

带读4的分成与合成。(同时用手势表示分与合)

2、教学5的组成

师:我们帮李奶奶收好了向日葵。李奶奶又要收玉米棒了。(课件)

问题:5个玉米棒放在两个盘子里,怎样放?

操作:用学具摆一摆,看看有几种放法。(用5根小棒代替玉米棒)教室巡视、指导,指名汇报。

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?(课件)

引导学生观察5的组成。

教师领读5的分与合。

三、实践应用

1、游戏:猜一猜。

2、游戏:搭房子。

3、知识运用。

(1)小鸟回家。

5只小鸟要飞回我们刚刚搭好的房子,每个房子能飞进同样多的小鸟吗?

(2)游戏公平吗?

一(3)班的小朋友在上体育课,他们在进行拔河比赛,一起去看看。公平吗?怎样使比赛公平?

四、本课小结

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?你有什么收获?

教学反思:

本节课的《分与合》知识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中都接触到,再学习类似内容,学生可能会觉得没有新鲜感,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,因为,2-5的分与合是教学5以内加、减法的基础。基于以上两个冲突,我在教学时,组织学生在做中学、在玩中学,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,学好本节课。< ……此处隐藏13969个字……物体的上下位置不是绝对真理的,而是相对的,并且还可以变化。在我们生活中,有许多这样上下关系的例子,数学就在我们身边,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吧!

板书设计 :

上 下

位置关系

教学反思:

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4

教学目标

1.1知识与技能: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,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;认识“+”号、“=”号,会读加法算式。

1.2过程与方法:使学生初步体会用“数的组成”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;通过学生操作、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。

1.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、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交流意识;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,获得成功体验,增强自信心。

教学重难点

2.1教学重点: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,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突出重点。

2.2教学难点:熟练应用数的组成来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,在众多算法中择优来学,达到能熟练应用。

教学工具

情境图、多媒体课件、学具盒等。

教学过程

复习旧知

1、引导学生从1数到5,再从5数到1。

2、看图填数。

3、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。

[设计意图]通过复习数数、认识数字、数的顺序,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。

探究新知第一节加法

一、感知“加法”的含义

1、出示课件:动画演示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的过程。

师: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?

学生之间相互交流。(小丑一手拿着3个红气球,一手拿着1个蓝气球,合起来是4个气球)

师:你能边说这幅图的意思,边用手势来表示吗?

2、在操作中感知加法

摆一摆

师:请你拿出3朵红花,再拿出1朵黄花,合起来是4朵小花。

师:你能把你摆的过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吗?

[设计意图]通过演示,加上手势,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。引导学生交流,培养交流的意识。

二、学习“减法”算式

1、师:把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合起来,求一共有几个气球?把3朵红花和1朵黄花合起来,求一共几朵花?都可以用加法计算。

2、师:认识“+”:把3和1合起来,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“+”来表示。(师在3和1之间板书“+”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,用数字几表示。(板书“=4”)

3、读加法算式(板书读法)

(1)3+1=4读作:3加1等于4

提问:3表示什么意思?1表示什么意思?3+1表示什么意思?3+1=4表示什么意思?“+”表示什么意思?

[设计意图]由直观图抽象出数的计算,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,并知道认识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。

三、发散联想

1、教师引导、启发,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+2=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。

2、(再指纸鹤图)问:这幅图还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?

巩固提高

1、24页做一做: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。师:说一说,你都看到了什么?小箭头是什么意思?1+2=3表示什么意思?在这幅图中,你还能找到1+2=3的意思吗?

2、练习五1题

3、其它一些有关本课的练习题。

课后小结

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含义和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;认识了“+”号、“=”号,会读加法算式;体会到了用“数的组成”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。本节课学的是数学计算里最简单的,是计算数的基础,同学们课后要多做练习,为以后的计算打好基础。你们在课堂上表现得都很棒,老师希望你们保持这种学习状态,扎扎实实的学好知识,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。

板书

第5节加法

加法的含义: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用加法计算。

3+1=4读作:3加1等于4。

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5

学习需求分析:

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,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,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的学生,才有可能去主动发现问题、解决数学问题,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。

教学目标:

知识与技能: 初步了解学生关于“数与计算、空间与图形、量与计量、统计”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情况。

过程与方法: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,渗透对应的思想。

思想与情感:

培养学生爱学校、爱老师、爱同学的思想感情。

教学重点:

培养观察能力,使学生了解关于“数与计算、空间与图形、量与计量、统计”等知识。

教学难点:

激发学习兴趣,培养学生学数学、用数学的意识,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。

教具、学具准备:

书中的插图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: [激发学生兴趣]

1. 同学们,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小小超市去看看,你们愿意去吗?

2. 不过,我有一个要求:我们是在数学课上,所以请同学们睁大你们的眼睛,看看你们在超市中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。

二、新授: [渗透分类统计方面的知识,数的比较]

1. 咱们先到饮料区去看看吧!你发现什么数学问题了?

(1) 有两个小朋友在说话,它是怎么知道桃汁最多的?橙汁比梨汁多几箱?

(2) 哪种饮料最少?

(3)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?

2. 看看“水果区”你能知道什么?[了解学生对量与计量、单价、数量、总价的数量关系的掌握情况]

(1) 什么叫“每千克7元”?那要一共2千克,你知道应该多少钱吗?

(2)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?

3.“文具区”的东西可真不少呀!

(1) 你们看看一共有几层格子?

(2) 你想要哪样东西?我看不清楚,你能不能指给我看,说说它的位置?

(3) 同桌互相说说。

4. 买了那么多东西,咱们该去交款了。[了解学生对“方向与位置”的掌握情况]

(1) 看说话的这个小朋友,他在第几个?第四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?倒数第二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?一共有几个小朋友?咱们一起数一数。

(2) 看,小朋友交了多少钱?一共15元,阿姨找给他多少钱?[了解学生对“计算问题”、“人民币的认识”、“位置与顺序”的掌握情况]

(3) 如果让你去买东西,你会买吗?那好,我就当收款的阿姨,想象你们要买什么,然后告诉我。

三、小结

你们知道了什么?不管我们在哪里,都可以找到数学问题,可见数学真是就在我们的身 边。老师相信,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,多动脑筋,你们还会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的!

《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